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北京永泰润滑设备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736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话题] 美国人的手脑并用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1-5-30 15:17:3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“人生两个宝,用好手和脑” 的名言,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,不折不扣地实践了。美国人中“用手不用脑”的人不是没有,而且大有人在;而“用脑不用手”的人却很少。在美国的知识界、科技界,以至于政界,绝大多数人不仅“手脑都会用”,更有着动手做事和参加体力劳动的良好习惯。

在美国,似乎人人都参加体力劳动。受过高等教育的全职太太,照样在家看孩子,做家务。工程师、高级工程师、教授下班回到家里,脱下西装革履,穿上劳动服,不是修剪草坪,便是摆弄机械,装修地下室或制作家具什么的。各家各户,一般都有两亩以上的草坪,春夏秋三季一般得每周修剪一次,每次至少2至3小时。除个别人家承包出去,均由自己动手负责。房屋购买时地上部分虽已精装交付,但地下室不提供装修和用具。如果要使用舒适,就得有劳于房主人自己动手。打从购新房一天起,这些脑力劳动者每天下班以后,就有体力劳动机会等待着他们去实现手脑并用的表现。我曾去过很多人家,几乎家家可见此情此景。单是装修活计只要一开工,一干就是一年半载,甚至一两年时间。然后还要拼凑家具什么的。那么,为什么不请工匠,而一定要亲自去干呢?却原来美国的工价很贵,技术工一般得三、四十美元一小时,手工劳动也少不了每小时二、三十。中等收入家庭,多无顾工奢望,力所能及的活儿均由自己代劳。为了创收,有的工程技人员,还利用双休日,替别人干体力活,例如改造房屋,铺路架桥等。

一家白人高级工程师自己动手装修地下室的情景,颇让人感佩不已。首先是机械化工具齐全。凡木工所需锯、刨、钻等机械一应俱全,外加其它必备小工具样样都有。其次是,木材、塑料、油漆、铁钉等材料准备齐全。三是劳动装、手套、鞋等摆放现场,下班后换装即开工动手。四是具有一定技能技巧,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操作。他的地下室装修已开工大半年,工程进度将近到半。从取得的成果看,质量不错。须知,这位高工原本并无木工手艺,是装修开工后,干中学,学中干,边学边干,而获得技艺的。他比划着说:“每天下班后,只要没事,就进地下室干活,日复一日,慢慢就会了。”熟能生巧,越干越专一,转眼间大半年过去,现在都已成为熟练工。白人高工年薪十四、五万,外加自己经营的生化公司收入不菲。他和中国妻子已养育五个孩子,第六个即将降生,八口之家开支不小。按照美国的工价计算,工程自己动手节省下来的开销应该是极为可观的。再说,自己又参加了体力劳动,还学到了手艺。

在美国伺候大树、清扫落叶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力气活。在那里,不少人家以树多为患。砍掉一棵大树大约需开销七、八百美金,修剪树枝花费也不少。于是,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,就自己动手了。有一对华人夫妇,不但常修剪树枝,还居然动大锯放倒两棵大树。至于秋天清扫落叶,家家户户,大人小孩一齐上阵,直至树叶掉光,地面干净。

美国的知识界,特别是华人知识界,从事体力劳动还表现出自发的互助合作方式。诸如搬家、搬运大型物品、红白喜事,及其他需要多人帮忙等活动。美国人搬家的时候多,常常需要许多的人一齐吆喝。大凡有家要搬,只需事先通知或相互转告一声,到时各自开车来到原住点,一股脑儿先把东西搬上租用大货车,然后各自开车随租用(自己开)大车去到新居点,将车上的物品几下子搬进新房。从农民工到电力工程师的吴保传,几年来为华人朋友搬过十多次家。这样,只需付出大车几个小时的租用费,就能轻松地把家什从一地搬向另一地。所以,搬一次家,也就不难了。其它需打人海战术的体力劳动,大体都照样进行。

其实,美国智力劳动者的脑体并用,并非全在为了节省费用。这跟全国上下能官能民,能上能下,能脑能体的社会风气及整个大社会环境不无关系。干体力活,在那里似乎有一种传统和习惯在支配人的行动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以后,就没继续担任军政领导职务,而决定回家一心办农场。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也有农场,任职期间,还偶尔回家过问农场的事。不少总统、国务卿都有农场或别的体力劳动的经历。作家马克.吐温曾经干过船工等体力劳动。教授、专家、学者,利用工休时间,回家种植庄稼、饲养家禽家兽的事例,比比皆是。在他们看来,参加体力劳动不是什么丢人掉价,不体面有失身份的行为,而是一种习以为常、应该做的事。

在美国,也有鄙弃体力劳动,而又没有脑力和劳动能力的人。这些人吃救济不成,最后只有流落街头,成为流浪者或乞丐。也有个别华人家庭,夫妇好逸恶劳,不愿做家务,又无能力顾请佣人,致使家里一蹋糊涂。有的甚至闹得四分五裂。

绝大多数以智力为生包括华人在内的美国人,都热爱并习惯于体力劳动。其中不乏“手脑都会用”的人群。

责任编辑:Leo Wei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联系我们|手机版|京ICP备08010706号 (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09号  

GMT+8, 2025-5-6 19:38 , Processed in 0.102442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